新闻动态

借这场球跟全国朋友聊聊:我的家乡和苏州,为啥是 “灵魂搭档”?_泰州_阿泰_运河

         发布日期:2025-08-19 15:59    点击次数:183

卉姐说:有位朋友说,看了本号今天的原创推文,特地上网去百度了一下“泰山公园”,然后得出结论:原来你是泰州的呀!

哈,在“苏大强” 的城市群像里,泰州确实不算是自带高光的存在。不过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这里时,早就替我们留下了一句绝佳的城市注脚: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适逢苏州金阊区政协牵头组织“阊门寻根”活动,来本地大规模寻访、考证“洪武赶散”,我写过一个系列的稿子,后来,应他们邀请,我也去阊门城楼附近的移民文化展示馆朝宗阁参观过。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六百年光阴冲刷不去血脉里的记忆。当年从苏州阊门出发的移民后裔,在泰州的老宅里翻开泛黄的家谱,纸页间还洇着祖先离乡时的泪痕。那些用毛笔勾勒的迁徙路线,每一道墨迹都浸透着 "此去经年" 的怅惘……

一个是

展开剩余91%

运河畔的阆苑仙葩

一个是

长江边的美玉无瑕

若说有奇缘

洪武年那场

怎偏教两人

阊门、海陵,天各一方

若说没有奇缘

又偏教这个周末——

她又遇见了他

本周六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比赛

苏州队主场对阵泰州队

即将打响

在这场相爱相杀

开始之前

让我们来盘一盘

这对手足兄弟、挚爱亲朋的

苏泰之缘~

苏苏、阿泰

同根同源!

回想起两千多年前的夏风

依然如同今日般清爽怡人

裹着荷香、带着蝉鸣

那时

泰州还叫海阳

和苏州在吴国这个屋檐下

共同长大

明朝洪武年间

大批苏州人被迫从阊门

一路往北

迁往泰州等地定居

也带去了家乡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

苏州阊门

泰州海陵

不信,你瞧

泰州稻河古街的建筑与苏州的古民居

有诸多相似之处

走在泰州的街巷上

也处处都有吴韵的风采

泰州稻河古街

如今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之下

两地联系更加紧密

泰州人在苏州创业学习

苏州人在泰州工作生活

这种双向流动

成了“苏泰一家亲”最生动的写照

我住长江南

君住长江北

苏苏与阿泰虽分处长江两岸

却因大运河紧密相连

泰州境内的古盐运河(老通扬运河)

开凿于西汉吴王刘濞(bì)时期

经泰州延伸至如皋盐场

本质是大运河的支线水道

古盐运河

而苏州在隋代

江南运河全线贯通之时

就已是漕粮北运的核心枢纽

大运河浒墅关段

你给盐来我给粮

苏州、泰州

虽分处江河两岸

却恰似运河水与长江水的交融

始终血脉相连

大运河枫桥段

打开一座城市

有很多种方式

美食是最简单直接的途径之一

饮食上

苏苏喜欢“不时不食”

每个季节都喜欢吃点时令

面拖六月黄

蟹黄鲜美、肉质细嫩

响油鳝糊

入口软弹、酱汁浓郁

虾仁鸡头米

口感清淡、软嫩弹牙

还有透着凉意、搀着糯米红绿丝的

苏式绿豆汤

皮薄馅足、汤汁四溢的

炒肉馅团子

肥瘦适宜、入口鲜香的

荷叶粉蒸肉

而阿泰则擅长

将寻常食材“点石成金”

阿泰家的厨房有

“一茶三点一面”的

泰州早茶

一茶,指一盏茶加一份烫干丝的组合,也就是俗称的“茶头”

三点,指包子、蒸饺、烧卖这三样点心

一面,则是鱼汤面

烫干丝麻油凉拌,清鲜爽口

“飘”出来的干丝厚薄均匀

堪称泰州早茶的“灵魂”

蟹黄包鲜香金甲

马兰头烧麦碧绿透亮

肉蒸饺皮薄馅厚

鱼汤面融合了

鳝鱼骨、鲫鱼、猪筒骨熬出来的高汤

一口下肚浑身舒坦

阿泰家的蟹黄汤包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鲜美的汤汁混着蟹黄香

是舌尖的奢享

当然还有

时令美味溱(qín)湖八鲜、

焦香的大炉烧饼、

肥美的簖(duàn)蟹以及

“泰州第一鲜”秧草烧河豚

这个周六

比赛即将打响

赛果不重要

足球终会落幕

但苏泰之谊长存!

摄影:孔繁立、小小影月

发布于:江苏省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云体育手机下载安装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